2009年3月19日星期四

对金钱及赚钱的态度和看法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社会里,金钱是维持我们生计的必要手段。因此一个人对金钱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人将要过一个怎样的人生。换句话说,在当今的中国社会,一个人怎样看待金钱是此人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父辈年轻的时候都是理想主义者,心里想的都是怎样解放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口,这当然包括解救大洋彼岸生活在美帝国主义铁蹄下的水深火热中的美国人民。七八年开放了,所有的理想都灰飞烟灭了,原来的价值观瞬间崩塌掉,人们的价值观又奔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7年十七大之前的所有党大人大只谈经济建设。用老百姓朴素的话语表达出来就是,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才是真的。

成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年轻人很难对金钱形成良好的态度。成功学的泛滥大抵也要归功于此罢,俞敏洪之流也可以大行其道。如果你做事情用一种很卑鄙的方式失败了,蠢货们会说,“这么卑鄙!怎么可能成功!”如果你做事情用一种很卑鄙的方式成功了,蠢货们又会说,“这么卑鄙!怎么可能不成功!”但事情的真相是,不管你用什么方式,都有可能成功也都有可能失败。我在书店里一看到什么巴菲特、可口可乐创始人啊、钢铁大王卡内基、李开复的传记就头疼。我的确很佩服这些会赚钱的人,打心眼里觉得他们很厉害。但在我的词典里厉害是一个中性词,我觉得李洪志和希特勒也很厉害。我看过俞敏洪在中央电视台做过的鼓励大学生创业的励志讲座,才听了两分钟我就想嗷嗷吐。说实在的,我肯定讲得比俞敏洪好。但前提是,你必须得提前在听众面前把我包装成一个亿万富翁。这有点像请往年考研成功的学生来做的讲座底下尽是一脸虔诚的莘莘学子情景,不管这些经验总结是不是有道理都会被奉为金科玉律。

从我仅有的生活经历来看,东北人对金钱的态度是最健康的,大大方方毫不扭捏,花了就花了吧,花了我再赚。我要承认虽然有很多时候是浪费了(比如前几年有个东北土财主用二十几辆悍马给自己儿子做婚车又请中央电视台的名嘴做婚礼主持人),但相比较而言这是一种比较坦然的态度,跟我对金钱的态度也很接近,即多赚多花,少赚少花。大家都很讨厌那些父母明明没多少钱还频繁更换手机、逢人就说自己穿的是真阿迪的小兔崽子们,但对于另外一类明明是百万富翁还骑自行车通勤的人,大众的观点是他们这样是简朴,应该提倡。我不这样看,如果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足够坦然,有钱的时候也不会藏着掖着,没钱的时候也不会买假名牌装象。

社会大众对金钱的不健康态度导致我们的社会以一个人赚钱能力来衡量他的价值。俞敏洪在电视上的讲座里有这么一句话恶心到了我:“一个人如果大学毕业了还需要父母养,那是一种耻辱。”我不知道这句逻辑极度混乱的话为什么会把自立跟大学毕业扯在一起。在一些贫穷偏远的地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要负担起生活的重任,不仅要放弃学业养活自己还要补贴家用。而牛津剑桥大学里有很多欧洲的皇室子嗣根本不需要养活自己,在继承王位之前可以一直学习,也无所谓耻辱。对我而言,我自立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要成为父母的负担,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毫无关联。如果我父母恰好是亿万富翁,我又找不到一个可以让我一直充实的工作,那我就天天在家看书,看电影,听音乐,写书,出去运动,旅行。我的价值在我脑子里,用不着非得从功利的角度衡量,它们换不换成钱也都在那儿。韩寒即使没因为辍学和新概念作文名噪一时也还是那个年少牛逼的韩寒,只是那样的话我们都不知道这个人而已。

听说大才子钱钟书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都姓钱了,我还要钱干什么?”你还别说我清高,你看看我姓什么。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1997年纽约兰德尔岛演唱会













“Dear Mr. President:

In remembrance of the over one million Tibetans who have died as a direct result of the Chinese occupation of Tibet and in honor of those who continue the nonviolent struggle, I urge you to take a strong stance in the issue of human rights in Tibet. The American people are calling for an end to Tibet’s suffering. Therefore, U.S-China policy should no longer remain in the hands of few powerful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who continually ignore human rights, but should rather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ill of the people.

The momentum of the Tibetan rights movement is growing exponentially. The majority of U.S citizens support improvements of human rights in Tibet. As one of the millions if concerned citizens, I appeal to you to insist on immediate negotiations between the Chinese government and the Dalai Lama of Tibet.

Sincerely, ”

这就是那场演唱会后期制作出的CD,按中央的逻辑,以下乐队可能都无法在大陆开演唱会了,里边有好多我仰慕多年的大牌:

1 Opening Prayers Monks (From Drepung Loseling...
2 Ground on Down, Ben Harper
3 Blues Explosion Man, Jon Spencer
4 Om Mani Padme Hung, Yungchen Lhamo
5 About a Boy, Patti Smith
6 Fake Plastic Trees, Radiohead
7 Oh My God, Tribe Called Quest
8 One, U2
9 Cast No Shadow, Noel Gallagher(他就是Oasis的领军人物)
10 Wildflower, Sonic Youth
11 Meija, Porno For Pyros
12 The Celebration, Nawang Khechog
13 This Is a Call, Foo Fighters
14 Bridge Is Over/Black Cop [South Bronx Medley] KRS-One
15 Star Spangled Banner/Nobody B, Biz Markie
16 Closing Prayers Monks (From Drepung Loseling...
17 Opening Prayers Monks (From Drepung Loseling...
18 Yellow Ledbetter Vedder, Eddie & McC ...
19 Noise Brigade, Mighty Mighty Bosstones
20 Type Slowly, Pavement
21 Gyi Ma Gyi, Dadon
22 Heads of Government Lee Perry, Mad Professor ...
23 She Caught the Katy (And Left Taj Mahal ...
24 Beetlebum, Blur
25 Electrolite Michael Stipe, Mike Mills
26 Ajo Sotop, Chaksam-pa
27 Wake Up, Alanis Morissette
28 Hyper-Ballad, Bjork
29 The Harder They Come, Rancid
30 Root Down, Beastie Boys
31 Closing Prayers Monks (From Drepung Loseling...
32 Birthday Cake [Enhanced] Cibo Matto
33 Asshole, Beck
34 Me, Myself and I/(Not Just) K [medley] De La Soul
35 Fu-Gee-La [Enhanced], Fugees
36 Bulls on Parade [Enhanced], Rage Against The Machine

他们应该就是习总口中对别的国家指手画脚“吃饱了没事儿干的外国人”吧?当我们面部扭曲、肌肉抽搐的指责这些外国人“根本不了解西藏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有多少人想过,我们对西藏又了解多少呢?你说到底是谁被媒体误导,被政府利用了呢?

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

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影院人生 by Fay

1

那年,城市里唯一一个电影院建成,电影院叫红星电影院。

那年我出生在红星电影院旁边,看的人生第一部电影叫《红星闪闪》。潘冬子真好看,可惜江青很喜欢他,以至于他以后的路都没有好好发展。

我在电影院里长大,我爸爸是城里最好的电影放映员,他上的是电大,可我妈妈和我一样还是觉得他很有才华。妈妈在影院里买零食,玉米做成的膨化食品,黄黄的,3角钱一大包,还可以用口水粘成各种各样的形态,从影片开始连吃带玩到影片结束。

我觉得我的成长很有艺术氛围。

2

关于人的一生,不是很长。再努力的生活,撑死了也就一百年出点头,有的时候,一个人的人生不过两个多钟头,用或精湛的,或笨拙的演技来完成。

小时候我一直认为那是个与我们的世界平行的世界,但是时间要比我们快得多,一个人的成长开花与结果,都在公众的眼皮底下,因为他们活着就是用来满足我们的偷窥欲的,有了他们,我们才会知道,原来世界上有人过的这么幸福,有人过的这么沉重,有人和我们一样硬着头皮麻木的隐忍的活着。每个人都一样,只有看到了别人的生活才会觉得自己的存在感。

相爱的人,看到爱情,不幸的人看到不幸,幸福的人看到幸福,老人看到年轻,年轻人看到静止中的进行。

看电影的时候,我们过上了别人的日子,一转眼白驹过隙,十年锦绣成荒烟。

3

电影院就是我的家,我经常坐在最后一排,放映机的光线长长的淡淡的从我头上经过,像时光的银河,包含着各式各样的人生,跨越了不长不短的距离从这边出发到达那边,仿佛浓缩的,岁月的光年。

伸出手去,就能遮挡住一部分光线的前进,然后银幕上的画面就变得残缺不全。

最后一排,刚刚好方便的不被打扰观察那些前面发生的事情,那些来看电影的人们随着电影放映的节奏而流泪,拍手大笑,或者面无表情。

在电影院里,人们身处安全的黑暗里,把自己脆弱的表情暴露出来。

4

对年少的我而言,影院本身就是巨大的舞台,人们在影院里,在他们不为察觉的时候上演自己的生活。

有人在电影院里相爱,有人在电影院里分手,同一时刻女主角说的可能是同一句话,我爱你,有时说给别人,有时说给自己。

我认识的张生,经常性的失眠,躺在床上数羊能一直数到天亮然后和你汇报一共有多少只羊整晚的跑来跑去,但是电影院却能让他睡着,他和我一样喜欢坐在最后一排,看着银幕上发生的事情沉沉入睡,忘记那些调皮的羊。

我认识的李生喜欢对所有的事情喋喋不休,只有电影院能安静下来,在电影院里,再烂的片子也能让他保持正常的安静。

我认识的赵太太,有钱,但是很早先生就去了,她喜欢自己出钱请影院给她放一些她喜欢的片子,比如廊桥遗梦,她从来也没有哭过,只是淡淡的出神,她永远用羽西的化妆品,穿迪奥的时装,严肃的一如那些和她一样的女强人,但是为什么她如此喜欢廊桥遗梦,不知他精神上又有没有出过轨。

我认识的王小姐,只有在电影院才有灵感,她给人写广告词,一周要来影院两三次,不然灵感就会枯竭。

我认识的刘学生,看电影是他的爱好,他每次来都自己带一缸子白开水,他不喜欢饮料,那东西太贵,他要攒着钱看下一场。

还有我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的眼睛流不出眼泪,除非是在影院里,主人公们过着催人泪下的生活,念着催人泪下的台词,逼着所有人都和他们一起泪下的时候,我才能在黑暗里,畅快淋漓的哭泣。

如果是很棒的煽情戏,所有人都会陪着你。

5

有时候我是将军,有时候我是俘虏。
有时候我爱的人爱我,有时候爱我的人我不爱。
有时候我是富翁,有时候穷的要吃狗屎。
有时候我是万民敬仰的大英雄,有时候我要被英雄所救。
……
那是演员的人生,有那么几个小时,我都以为那是我的人生。
电影是一种魔术,让我们被人生两个字困在原地。

6

爸爸退休的时候,影院也被拆掉了。
红星电影院的墙上,哈利波特的海报上,被喷上了硕大无比的“拆”字。
妈妈说好了,现在我们能看家庭影院了。

7

我感觉我的幕落了。
我是个舞台上的小丑,画滑稽的妆,嘴角永远上扬,做事永远荒唐
给人欢笑,让人开心,被人取乐。
现在幕落了,灯光灭了,观众散了。
我可以摘下面具,偷偷的哭了

To Jamie 致几米

“Nice to meet you. Jack.”
“Really?”
“Of course, I mean it. Come on, give me a hug.”
“Wish you good luck. Bye then.”
在经历的三个周的欢笑,误解,尴尬,释怀之后,我和Jamie以这种最普通的方式告别了。明天清早她就飞往北京了,做助教头一天我告诉乐飞我怎么着也得让她走的时候掉几滴眼泪啊,没想到输掉的是我。

“You know what? When I first met you outside the classroom, it just comes two words in my mind.”
“I don’t know. What?”
“Ohhhh, myyyy.”
“Shut up~~~Quit yankeeing me.”
“Oh, please, I am not done yet~ I dreamed to have a girlfriend who can play basketball with me. I don’t have to call my friends then. Huh, big girl, how tall are you?”
“Six feet.”
“Exactly? The same as Allen, cool huh?”
“You like Iverson? I like Jordan.”
“I’m a sports fan, remember? I used to be an athlete.”
“OK, OK, and you are music fan! Can you play any instrument?”
“I used to play the drums in an orchestra.”
“Drums?!! Oh come on, I don’t like you anymore~! It’s so unfair!!”
“Hey, if it can make you feel any better, I’m also a Jamie fan.”
“Ha, really?”
第一个周的周二晚上我们在一起看电影的时候就这么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放映结束后,我要求,
“Can I walk you to the hotel? Anyhow Levi invited me to watch the football match tonight.”
“Whatever.”
走出电梯的门,眼看她就该回房间了,眼下四处无人。
“OK, Miss Psychology(我知道她是学心理学的), what am I thinking?”
“……I can’t tell.”
“I think, you are the most beautiful white girl I’ve ever seen in real life. And when I say it, I mean it.”
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明显可以感觉到她的欣喜,但同时也能感觉到她的惊惶失措。我向来以为老美对于类似的夸奖一定是以感谢作为回答的。事后证明这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理解。
“You make me feel uncomfortable……”
“No, please not. I’m telling you. It’s true. I mean, in real life, not in TV or movie. And…and, I mean among white girls, you know, since different races of people cannot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each other. And… and anyway I can’t see white girls very often… ”
我都做出这种解释了就足以证明当时俩人面面相觑的窘迫。

“Hey Jack! The match is about to start! Come on!”
这场一点都不浪漫的对话就以这种方式结束了。在宾馆走廊的另外一头,Levi喊我去他的房间看中国对乌兹别克斯坦队在亚洲杯上的最后一场小组赛,我逃也似的跑去了。我其实是很腼腆的人,跟身边的女孩儿开玩笑,打情骂俏,没问题。来真的,freak me out. 那场比赛中国队以零比三惨败,同一晚输的一塌糊涂的还有我。

之后的几天里她就开始有意识的躲着我了。之后一天下午打完球之后跟所有人都握手了,除了我。我仿佛就回到了初中时候那个青涩的年代,心里盘算着对方的阴谋诡计。跟我玩儿hard to catch? 还是真的不好意思?我多年来总是认为中西文化差异很大,如果我在大街上向一位不曾相识的女士搭讪并夸奖她,”You are so beautiful.” 对方的回答是,”Thank you.” 同样的情况在中国,她会说,”Fuck you.” 但同样的人类,情感上的差距真的有这么大吗?

“You made me very nervous that night. I thought you want me to be your girlfriend.” 事后她不无尴尬的笑着说。
“Maybe I was too serious. You see, that’s the problem. Maybe I should make it sounds casual. Or I could say, although you are so beautiful, I am just telling an objective fact, and I don’t ask for more. But it sounds so stupid right?”我终于用这种开玩笑的口吻把她逗乐了。

其实人类的情感完全是相通的,并无本质上的差异。现在我很后悔早早的就把自己的感情表露出来,搞的自己十分被动。正如她所说,我当时太serious了。从语用学的角度上讲,炎炎夏日我到了你家玩儿,进门就摆出一副生不如死的表情喊热,那其实是在要水喝。也就是说语言从使用的角度研究,是跟当时的情景跟说话者的表情等等很多因素有关系。可我也总不能像我跟她开的玩笑里那么说吧?“虽然你很漂亮,但是我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从主观上,我一点想法都没有。”听起来多傻啊,还破坏气氛呢。

她的生日是在第三个周的周三,临近离开烟台的日子。可我参加的奥运之星英语大赛的决赛正好是同一天,我只好踏上去济南的火车。第一晚的dance night后我们在BBQ闲聊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她的生日是八月一日。从那开始我就开始盘算着送什么好,因为这个生日对美国人很重要。
“Are you younger than me? or older?
“In which year were you born?”
“1984, you?”
“Then you are older. I’m two years younger than you.”
“Really? You are younger than you look like. Oh wait! This birthday is very important to you! You’ll be an adult legally then! Haha, kid, what do you want?”
我其实没想到她会比我小。她看起来很成熟了,拥有一副宽阔漂亮的骨架和一双棕色的明亮的眼睛。

我回到烟台的时候已经是八月二号的早上了,在火车上我终于想好了要送她的21岁生日礼物。要有意义,而且不会损耗,有中国特色,看到了就可以想到我的那种……对我这种传统思想的人来说,书永远不能说是cliché的礼物,因为我本身是个爱书的人。我的第六感告诉我她一定喜欢我挑的这套精装本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我自己有一套,虽然是中文的,但是每页都配有好多精选的大副照片,遍及中国壮丽山河。

“席殊书屋一定还有卖,我那套就是在那里买的。”暗自打定了主意,七点半的时候我就来到书店门口。可不知道是那天店员有什么事还是别的原因。八点时并没有人来开门。我好象从没这么焦急和慌张,看一眼手机,才过五分钟。再看一眼,才过三分钟……我又开始神经质的胡思乱想了。
“不会今天休息吧,都八点半了,我问过旁边店里了他们说书店通常八点半一定开了。”
“千万别十点多开门啊,我好不容易想起时差的藉口啊,但是过了中午连美国也是八月二号了。”
“我上次买的时候只有两套,即便他们来开门不会卖光了吧?那要不要直接打车到新华书店买啊。”

到九点开门之前的这一个半小时里我就是这么折磨自己的……
“你们都不做生意了吗!”
“天哪我在外面等了一个半小时了都!全烟台的书店都开门了就你们家没人管!”
我莫名其妙的大发脾气使店员看起来很困惑。我草草拿了书又到礼品店选纸,包好,写上祝福,当到达篮球场的时候,谢天谢地,还不到十点。

在球场边休息的空挡,她坐在路牙子上喝水的工夫,我若无其事的走过去。
“You are such a liar Jamie. You are not a good basketball player.”
“Why is that?”
“You are an excellent basketball player.”
“Haha, thank you.”
“So…how was the birthday party?”
“Oh, it was great, you should have been there.”
“I think so, I wish I could sing the birthday song to you. You are a big girl now. I cannot call you kid any more I think. Haha. Eh… You know, it’s still the night of August 1st according to the Mississippi time. Techniquely, it is still your birthday now. So , happy birthday to you.”
“Oh, yes you are right, thank you.”
在经过冗长的铺垫之后,
“Do you have any reason to reject a birthday gift?”
“I won’t!!”
“OK then…Take a look at this. Don’t be nervous, it’s not a diamond.”
她晃了几晃,没有猜出什么。但是就是她拆开看见礼物的那个表情也够我幸福好一阵子了,她真的很喜欢我的礼物。甚至主动给了我一个拥抱。我轻描淡写的说,
”It’s not new, I just picked them up from my bookshelf. I thought you would like it.”
“I do!! Now it’s all your fault. I have to go to all these places where those pictures were taken. Coz they are amazing, and you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at! Look, where is this?”
“It’s the Hukou fall along the Yellow River.”
“Woah, beautiful as the Niagra Falls!!”

Thank God Almighty, 这次我表现的很自然。

送别的时候,我没有粘在她身边讲太多,我早就跟她说过。
“I am so clear in mind that nothing is gonna be changed.”
这时候讲太多煽情的话又有什么意义呢?只要你还会记起我,我就心满意足了。如果我们还有机会相见,我还会一如既往的给你讲笑话,陪你喝果汁,一起打棒球。如果没有,那也没关系,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Life will still move on. Good luck.”

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因为前段时间有个特事儿的美国大学要求我除了大学成绩单以外再寄送一份高中时候的成绩单,我不得不要回到我所在的高中一趟。说实在的,我直到现在仍然恐惧那个地方。看到门卫如同恶狗的眼神和厉声的质问,仍然会不自觉的以为自己真的犯了什么错。校园里压抑的空气让我加紧步伐,我实在无法抽出哪怕一秒去看一看这个目睹我三年青葱岁月的地方。

校园里没什么特殊的变化,除了主楼旁边多了一个操行评比的黑板。上面记录的无非是谁迟到了几分钟,谁的头发长了这类无聊的事情。王飞说,上学期一路过这个地方头就老大的,因为她的班总是倒数第一。这个学期开始她不担任班主任了,终于不用为了这点破事儿操那份没用的闲心了。现实就是这样,你对你的生活方式很满意,总有些人想要干涉你。

我认识王飞的时候她已经三十七岁了,当时万万没有想到会跟她成为朋友。通常来说从小到大跟我要好的女老师都是少妇那个年龄段的,我总能有我的小手段让她们注意到我。而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不管男女老师,我很早就失去了交流的欲望。我曾经很天真的以为老师说的话都是正确的,长大以后我才发现,我的老师里有百分之五十是伪君子,有百分之四十是平庸的人,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在启迪我的智慧。这个比例跟我们生活中是一样的,说明老师作为一个糊口的职业,并不比其他的行当要特别。我相信韩寒跟罗永浩这类人不想跟中国这帮弱智的老师和教育体制玩儿下去了,就是因为他们没像我一样很幸运的(或者说很不幸的)遇到这百分之十的老师。如果我有一天当了老师,我会告诉我的学生,你们的老师中有很多人其实是个混蛋,你一定要先独立思考一下,再去想想该不该去听,包括我说的话。

当然除了王飞,我还知道有几个算在这百分之十里老师。比如隔壁班的张痞子和大熊哥,还有我高一的班主任王明恩。叫他张痞子并不是学生给起的外号,是他自己这么说的。这个当过警察的流氓当了老师以后也是一副痞子像。第一节课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把隔壁班的学生吓了个半死。

“你们听清楚!叫我张大哥也行!叫我张流氓也行!张痞子也行!就是不许叫我张老师!你们看我哪点像个老师?!”

这个自称张痞子的家伙上课会爆粗口,但他是个会说实话的老师。这是最让校领导们感到恐惧的事情。就像某些国家的专制者恐慌的不是有人在煽动,而是害怕有人会说出事情的真相。老师说脏话在我看来也并不是什么问题,至少在我看来,是非比风度更重要。何况,难道一个人当了老师就失去了愤怒或者流里流气的权利了吗?刘翔拿了第一因为兴奋喊了一句“我靠”、姚明前几天输了球爆了粗口,公众们就坐不住了。总是有这么一帮人,喜欢拿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别人。聊天的时候我听到张痞子现在过的并不潇洒,我很惋惜。

倒是那帮伪君子们活的越来越惬意了。当年政教处那个差点没整死我的蔡小胡已经当上了教导主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很想在他脸上吐口痰,再踩上一万只脚。或许这跟成不成熟没什么关系,即使我六十岁了,我希望我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者挑衅的时候依然能够毫不犹豫地挥舞起我的拳头。我讨厌这个家伙是缘于一次打架,需要承认的是,我并不赞成用武力解决问题,但我并不觉得打人就比言语上的侮辱更不对。当然,由于天生的生理缺陷而不会因为受到侮辱而愤怒的人是理解不了我的感受的。从小学开始就总有一帮老师,两个孩子打了架,不先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上来只会跟个傻逼一样反反复复地追问,到底谁先动的手,然后永远只惩罚那个先动手的孩子。再说回这个伪君子,那次轰动了学校的打架风波的处理过程中,他表现出的态度分明不是希望我变好,而仅仅是想要显示一下他政教处(政治教育?)处长的威严,以换来一点点可悲的满足感,这让我感到由衷的恶心。而且他刻意的负面宣传也给我导致了很多麻烦,因为那次打架事件我一个人打了六个人,我在那些碎嘴的女老师嘴里被提起的时候永远会伴随着这样的声音,“哪个金文豪,就是那个跟社会上六个小流氓打架的金文豪吗?”

我们又说起现在的学生。我问,现在都是九零后了,感觉跟我们那时候有什么区别吗。她说有啊,没收上来的课外书净是些《故事会》,《流行歌坛》这类的。她提这个也许是暗示当年也没收过我的书。那是本当年刚出版的《疯狂的意义》,她问,能看懂吗?我说,不懂,但可以装懂。后来尼采的很多书都是她借给我的。她还说现在的孩子底子越来越差了,也不重视语文,回家也不复习。我说语文还用复习吗,哈哈。她说你底子好当然不用复习了。说到这个我还有些惭愧和感激,因为我当时不复习是因为讨厌学语文。作为一个文理平衡的学生,我的物理和生物很好,对历史和地理同样也很感兴趣,这让我分文理科的时候仅仅是因为讨厌政治而选择了理科班。但除了政治我还讨厌语文,她那时候更正了我很多语文基本功上的问题,比如我永远分不清的“的,地,得”。我乱写字的嗜好也是那时候才慢慢培养起来的,还经常拿写完的东西给她看。具体写了什么她现在已经忘了,说只记得我是个有想法的孩子,跟别的孩子不一样。

当我抱怨教育体制的时候,王飞说你可别跟我这儿牢骚了,每一波学生上了大学回来就知道跟我抱怨,听够了。你们只不过是三年有期徒刑,我们老师是无期徒刑。是啊,对于一个自己有想法的老师,在这种地方工作一辈子真的是一种折磨。上课的时候走廊上会有什么督察组的中年妇女走来走去,有一次她的课上有学生看课外书她没管,那个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就一直盯着她看。真服了,我就不明白中国这么多的高中到底上哪儿找了这么多心理变态的中年妇女,还凑巧都做了教导主任。我劝她,那你别搭理她不就完了吗?干嘛不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她愣了一下,没说什么。

起身要走了,她说送送我吧,想必有话单独对我说。到校门的路上她感慨到,在大学里,老师的课堂就是他自己的一片天地,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可以传授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考试也可以自己出题。而在高中,卷子都是统一的,你上课不按照要求讲,最后成绩都很难看,你自己不在乎,可是领导在乎,而且他们逼着你也要在乎,由不得你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些斗鸡,后者像些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

把这篇文章献给那些忍辱负重的老师们。^^

爵士乐超简史

爵士乐的源头是在错综复杂不易考证,但可以确定无疑的是由黑人民歌发展儿来,是由非洲的黑奴带到美洲去并扎下根来的。他们从各自的古老文化传统中撕裂开来,将民歌发展成为以歌曲讲故事的一种新的交流形式。美洲的黑人音乐保存了大量非洲特色,节奏特色明显,这种传统与移民地人民的音乐结合起来,结果诞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声音而是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形式。在蓄奴制被废除后,黑人音乐的发展很快。军乐团所弃用的乐器加上新获得的迁徙自由形成了爵士乐的根底:铜管乐,舞曲,布鲁斯。

布鲁斯作为一种音乐形式看似简单,实际可以有几乎是无穷的变化,一直是任何一种爵士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成功地保持了自身独立的存在。可以说如果没有布鲁斯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摇滚乐。简单说明一般布鲁斯的特点就是:它以每八或十二小节为一个乐段的音乐所组成,歌词紧密,它的“忧郁(蓝色)”特色产生的原因是将音阶中的E音及B音降了半音。

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美国绝大多数南部城市内,都出现了黑人铜管乐队。与此同时,美国北部的黑人音乐倾向于欧陆风格。在该时期,Ragtime(拉格泰姆)开始形成。Ragtime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到二十世纪初,但它的影响绵延不绝。Ragtime与早期爵士乐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内,爵士乐逐渐形成,首先出现在美国南部城市黑人工人居住区内。和拉格泰姆一样,爵士乐最初也是作为舞曲出现的。最早成为早期爵士乐同义词的城市是新奥尔良,这种几近夸大的说法说明新奥尔良在爵士乐诞生及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新奥尔良的爵士乐比起其它地方可能是种类更多,但这绝不意味着新奥尔良是产生爵士乐唯一的一个地方。在每一个有相当数量黑人聚居的美国南部城市所产生的音乐都应被视为是早期爵士乐的一种。其它城市还有亚特兰大,巴尔的摩。

许多人包括一些资深的爵士乐迷都相信早期的爵士音乐家都是自学成才的天才,认为他们既不识谱又没上过一天音乐课。这种说法浪漫有余,可是谬之千里。几乎所有早期爵士乐中重要人物至少在正统音乐基础方面都是很扎实的,有些造诣还要更深。但是他们在乐器使用上的创新精神仍是独具的。最显著的例子要数Joseph O1iver,一个短号手。他曾使用过你能想象到的各种东西,饮水杯,装沙子的桶,浴缸塑料水塞之类的东西来使他的短号吹出多种音色变化。当时的典型爵士乐队的乐器包括短号或小号,长号,单簧管,吉他,低音提琴及鼓。钢琴因为不便搬运,所以很少使用。早期爵士现在给人的印象是班卓琴和大号比较突出,这是因为早期的录音技术还不能对声音更轻柔的吉他和低音提琴进行拾音。在当时担任领奏的是短号,长号作和弦呼应,最早作即兴演奏的是单簧管手。

到一战的时候美国国内的工业因其得到了巨大发展,很多爵士乐手为了在北方工业城市里得到一份好工作纷纷向北迁移,Joseph O1iver也移居芝加哥。他原来在老家最好的一支乐队里,为填补他的空缺,他推荐了当时年仅18岁的Louis Armstrong(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这个后来成为一代宗师的人物。不仅对于爵士乐,还有摇摆乐。

对于富于创造力的天才Louis Armstrong来说,传统无疑就像一道紧箍咒。在二十年代年后期他接受了纽约最具声望的黑人乐队领袖Fletcher Henderson的邀请,他的风格特点就是在当时发展成熟起来的。在纽约的时候,Louis Armstrong也曾与后来被证明是最伟大的布鲁斯歌手的Bessie Smith合作录过唱片。后来Louis回到芝加哥,开始以自己的名义和一个小乐队“热力五入组”(Hot Five)录制唱片。可以说电唱机的发明对当时爵士乐的传播乃至发展都是功不可没的。也就是在那一段时间他的技艺日臻精进。路易斯在二十年代的乐坛上一时风头无二。甚至几乎一手促成了当时及以后的爵士音乐语汇的形成。

另外一位艺术生涯长达50多年的音乐家就是“公爵”Duke E11ington。E11ington的非凡才能不仅表现在音乐上,除了是一名出色的作曲家,编曲家,钢琴家,他还极具领导才能。许多著名的爵士乐好手都在E11ington的乐队里呆过,其中包括中低音萨克斯手Harry Carney,他的中音萨克斯成为爵士乐亮点之一;Joe Nanton,“会说话的”长号大师;小号手C1ark Terry等等。他本人对音乐的贡献也绝不仅限于爵士乐,一生写出了一千多首曲子,还有许多套曲,电影配乐,歌剧音乐,电视配乐,宗教音乐等等,可谓是上个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

E11ington的兵器是钢琴。刚到纽约时,他的偶像是杰出的演奏家兼天才作曲家James P.Johnson。堪与James P.Johnson匹敌的是绰号为“雄狮”的Wi11ie Smith。这两人都是钢琴演奏中的“大踏(stride)”流派,特征为作为伴奏的左手演奏钢琴时特别用力。这些纽约的钢琴手们就促成了后来被称为“jam sessions”(即兴时期)的开始。而在芝加哥,一种风格殊异的钢琴风格在20年代后期出现。自从它的的典型代表Pinetop Smith写出了著名的代表作Boogie Woogie后,布吉伍吉就成为这种每节有八个低音波动的音乐风格的名称。
The Great Depression影响到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也包括爵士乐。唱片业到1931年已经跌落至谷底,但它依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存活了下来。但大萧条导致了伤感歌曲及浪漫低吟歌手开始大行其道。在摇摆乐的的盛世到来之前,那些后来的爵士新星几乎全部都在大乐团中演奏。这些人中有两位三十年代的爵士乐的先导者:人称“小爵士”(Little Jazz)的小号手Roy Eldridge,和人称“热度”(Chu)的Leon Berry。Roy是继Louis Armstrong之后影响力最大的小号手,风格热情奔放,音域辽阔,节奏强烈。

在“Swing”(摇摆乐)的时代里,Count Basie的乐团为全美爵士乐迷所熟悉,Count Basie给予了这支乐团独特的节奏特色,即平稳,典型的摇摆乐风格。摇摆乐时代不仅仅是大乐团时代或是小乐队独扬其声的时代。各种各样的音乐都被演奏过,包括以钢琴独奏的形式。

在以钢琴演奏爵士乐的音乐家中出类拔萃的要数Art Tatum。他在钢琴上的造诣给Vladimir Horowitz这样的古典音乐家都留下了印象。Tatum可能是所有爵士音乐家中技术上最有天分的一个。而且还不止仅此,他还有其它的过人之处,他的和弦感觉极为敏锐,这使得他的即兴演出几乎是尽善尽美的。他的这种风格再加上他在节奏上的自由发挥而影响了一代年轻乐手,这些年轻乐手后来共同成为了又一种新的重要风格Bebop的奠基者。

二战敲响了大乐团的丧钟,一是巡回演出受到限制,二是部分很有才能的乐手被征召入伍,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大众趣味正在变化,摇摆舞音乐以不再受欢迎,人们开始转而喜欢浪漫情趣的歌谣。而那些捱过了战争年代的大乐团,很快就发现又出现了另外一个竞争对象,那就是电视。越来越多的人们宁愿呆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出门,这导致了许多舞厅被迫关门大吉。如果继续按照大乐团的传统,即16个人辗转巡回演出,那费用就太高了。

但二战期间,我在上文提到的一种叫Bebop(比波普)的爵士乐诞生了,它的特点是和声复杂而动听,节奏繁复,向大众趣味也做了让步。领军人物是Charlie Parker,一位生长于堪萨斯市的中音萨克斯手。上学期Kasandera帮我从美国带回一张他的纪念版的唱片,在此一并感谢。

绰号“大鸟”的Charlie Parker是一个奇思泉涌的即兴演奏家,其想象力与他的技术互相辉映。其对爵士乐的影响我想只有Louis Armstrong可以相比。Charlie Parker早期的合作伙伴是小号手Dizzy Gilespie,他的技术几乎可与Charlie Parker媲美。当时另一个独步天下的音乐家是钢琴手兼作曲家Thelonius Monk,他音乐植根于“大踏”钢琴演奏传统。

Charlie Parker去世后,bop时代几乎终止,但是他的影响仍无处不在。这时冷爵士(Cool Jazz)开始出现,它的先锋是Miles Davis。我在五道口淘宝的时候曾经淘出一张他的绝世经典三套装。与Miles合作过的Sonny Rollins的即兴演奏在爵士乐中也极富想象力。同时代的John Coltrane虽然以小号手为人所熟知,但也吹奏次中音萨克斯及超高音萨克斯,他可能是Charlie Parker以后可以与Miles Davis并列影响最大的爵士乐手。后来这两人各自在自己选择的音乐道路上走得更远了。Miles的影响更多的启发了摇滚乐与爵士乐的融合,曾与Davis共事的著名乐手Herbie Hancock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开创了“Fusion”(融合爵士)的爵士风格。

这时,已经到了六十年代。美国民权运动的扩展动摇了种族隔离的根基,但政府和白人对此或明或暗的抵制态度却比种族隔离最严重的时期还要强烈了。这反而是黑人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求变得敏感而热切起来,个人主义化的自由爵士乐就是在这种气氛下出现的。自由爵士乐的出现被誉为爵士乐的“十月革命”,这是恰当的,它将爵士乐的即兴性发挥到了极点。也终于使爵士乐完成了从温情到愤怒,从含蓄到爆发,从抒情到放肆,从取悦式的表演到个体化表达的艺术坎途。

今天,爵士乐即使在美国的时髦青年眼中也不过是过气之物。在另一些人眼里也只是追求资产阶级奢靡情调的小市民的消费品。你也不要以为在收音机里听到的混着Hip-Hop电子节奏的爵士乐还是爵士乐。爵士乐是黑人作为一个独立阶级自发的对本我个性根脉的抢救,绝大多数爵士乐是不需要演唱和歌词的,它在情感和美学上更接近音乐的原始模式。它不是像流行乐那样只去瘙痒你的肉体,而更多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寻到你灵魂深邃处的共鸣。

附录:如果你对爵士乐想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参照以下资料目录:
《爵士音乐史》(美)Tirro.F著
《爵士群像》(日)村上春树著(有中文译本)
《二十世纪的灵感——爵士乐》(中)程工著
《美国音乐家:56个爵士乐肖像》(美)Whitney.Blaaiett著
《Down Beat》美国最老字号的爵士乐杂志之一。电子版网址:www.downbeat.com
《Jazz Times》被誉为爵士乐界的《滚石》杂志
《哈姆区的伟大一天》介绍57个爵士乐巨匠的记录片
《女人一点里的诸个面孔》关于Billie Holiday传奇而悲剧的一生的电影
《在路上》Duke Ellington在欧洲巡演时的纪录片
《不停》Thelonious Monk最后一段弹琴的日子的记实,有很多精彩的现场片段。

赴省城小记

1.去济南的火车上正坐着看书,乘警开始逐个检查身份证。起初以为是查票没在意,但是随着高大威猛的乘警越来越近我了解到他并不看票,只看身份证。对面的两个女生显得很慌张,“哎呀,我没带身份证怎么办丫。”“是啊我也没带。”这时候我大声插了话,“没关系,你们俩一看就是好人,警察叔叔只查我们这种一看就是大坏蛋的。”引得半个车厢哈哈大笑。这时候乘警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听到后过来问那两个女生,你们俩没带身份证吗?她们无辜的点点头,之后乘警就直接问我带没带(事后证明这其实是个很和蔼的警察叔叔)。我朝他狞笑了一下,“请问公民有出门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的义务吗?”他停顿了两秒钟,很明显没有人问过他这种在他看来是如此弱智的问题。“没带……那身份证号能记下来吧?”我又狞笑,“没关系,我带了驾照,上面有身份证号码。”恭敬的把证件递给他后他仔细地看看了照片上的长发男又对照了一下眼前的古怪光头男。“谢谢你配合我们的工作。”

有很多时候我没想怎么着,只是想提醒一下所有在座的人,我们服从的如此天经地义的规则也许是很可笑的。比如户口,比如身份证,比如暂住证,再比如爱情。

2.考完GRE的同时基本上也考完了我认为“还算”有点含金量的英语和日语考试。IELTS, CATTI, TEM, BEC,GRE, JLPT,就看看明年能不能混个朝语TOPIK了。记得从上初中的时候开始我就总是埋怨期中期末考试题出的是多么的没水平,因为我总觉得我很厉害,但又总有些我眼里认为的笨蛋小P孩儿成绩在我前面。仔细分析考试题之后,我就说,操,这题体现不出我的真实水平。其实现在看来,什么考试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呢?所有的考试考察的仅仅是考生准备这个考试的程度,而不是什么水平。可每个考试又都不遗余力地说自己是多么的公平,公正,可以科学客观的体现考生的某些能力。如果有一天我有了孩子,我会告诉他/她:生活永远都不可能是绝对公平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弃应该做的努力。

3.因为寻硕26号要忙,我就没去济宁找他。没什么事情的话本来想早起来故地重游一下,去看看趵突泉四年来有什么变化。因为听说趵突泉公园跟很多公园一样在7点以前去晨练的人是不用门票的。以前出门玩儿都会拿着我的导游证,这次没带,想占这么点便宜,后来还是起不来没能去。回家以后上寄托看见一个帖子,也是一个人想顺便去趵突泉,但是他去的时候门口的管理员竟然要求他出示一种叫做“济南市民证”的东西才可以享受免费。操,户口制度的取消都他妈提上政府工作日程了,济南市竟然还有一种叫做市民证的东西,你听听这个狭隘的名字,还他妈济南市民证。我不是济南人我是中国人行吗?

4.回烟台的时候在候车厅里看见一个叫范玮琪的女人在屏幕上做公益广告,我一直都以为她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是为了装作结巴说“我叫范范范玮琪。”但是听到身边两个女孩儿的聊天我才知道原来她是外号叫做范范。又一次被我们时代的叠词给恶心了,现在有一群装可爱的女孩儿总愿意把好好的词汇两两往外蹦,吃饭饭,睡觉觉,洗澡澡,做爱爱。有时候连动词都省了,直接说我去饭饭,觉觉了。甚至连男人都受了传染,王乐飞说我的本儿本儿怎么怎么着的时候,我只觉得他恶恶得让人生气气。

5.回来车上对面坐的是个大四男学生,一直在勾搭我身边一个大二的小姑娘。勾搭的方法很有趣,很酷很炫地说自己“嗨,我上大二的时候,基本上就没上过什么课。能逃的全逃了,考试的时候竟然还都及格了,哈哈。”

脑子坏掉了,老师给你及格那是他的不负责任和失职而已。这种言论我自己上大学的时候也无数次听到过,无不戴着一种炫耀的口气。奇怪,我上学的时候也是逃课的,只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我确实有事情,不管是公事还是私事。第二种是我觉得这个老师很讨厌,讲课很烂,还不如自己看书上自习呢。我的性格就是这样的,要上的话就他妈好好上,不愿上就直接不去,而不是像某些乖乖的女同学一样明明不想听课还去浪费时间,仅仅是因为害怕老师点名。第三种是最少的情况,懒。但我觉得其他人都是我的第三种情况,这到底有什么可值得吹嘘的呢?怪不得现在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了。

别人是看不起大学生了,但咱大学生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

6.临到烟台的时候我身后的一行人开始在车上喝酒了,嗓门很大很讨厌。火车上供应酒水就已经很诡异了。更诡异的是难道没有人像我一样觉得喝酒是一种很隐私的事情吗?我一直觉得喝酒是对自己的一种放纵,坦率的讲我也喜欢放纵自己,但只是我更愿意把这种放纵只展现给我最亲密的朋友看。所以我上学的时候很少喝醉,(这也许也是因为我的酒量很幸运的,或者说很不幸运的稍微大于正常人了一点)因为我要开心的大口喝酒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我今天没什么事,确实想放纵自己。第二,在座的必须全是好朋友,(即使大部分是好朋友但夹杂着我认为不是我朋友的人我一样不喝)这样我喝傻了既我不在乎朋友会笑话,也不在乎咣咣往外说实话。清醒时候我都是装做很流氓,装做很洒脱,装作很爷们儿,只是为了保护自己而已。

10/31/2008
文/Munhokim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愤青这个词在社会上流传了很久了。大多数人用这个词的时候还是不免带有贬义的色彩,他们会自以为成熟地带着优越感,以怜悯的目光看着愤青们开导起来,“哎,你都老大不小的人了,该长大了,不要那么幼稚了。”听的我哭下不得。

这帮对生活早早就失去了激情和理想的人在不同程度上都表现出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症状。

“Stockholm syndrome is a psychological response sometimes seen in an abducted hostage, in which the hostage shows signs of loyalty to the hostage-taker, regardless of the danger (or at least risk) in which they have been placed.”——(引自维基百科)

“西方心理学家这样解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人质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他们的生死操在劫持者手里,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他们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引自百度百科

两年以前,我所在的大学因为以在市场上卖菜一样的态度对我们多收了学费而被几个毛头小子搞的灰头土脸。虽然最后还是因为学生内部不团结而一时得逞了,但至少,有几个爷们还是用尽了所有可行的,合理的,合法的,非暴力的手段争取到了最后一刻。那期间为什么会有人不团结我今天终于知道就是这种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心理状态在作祟。当时因为学校给的压力太大了,用尽所有的威胁,恐吓的办法阻止我们向省物价局和国家教育部反应真实情况,甚至以不补齐学费就不给我们发毕业证作为杀手锏。有一部分学生开始指责我们,是我们把他们害了,本来他们就想赶紧交上学费就完事了,反正胳膊也拧不过大腿,而且学校又自愿给我们占了便宜,(我们本来不应该拿到二本的毕业证)现在闹得连毕业证都没了。

我们的班长因为原本跟学校关系处理的不错,夹在中间就很难。而我如果得不到毕业证将来想出国攻读别的学位又会是件很头疼的事情。当时我们都没埋怨什么,只不过是有些无奈,明明大家的利益被践踏了,为了大家争取利益的人反而成了老师们和个别学生的眼中钉。

上个月我在校内上就杨佳一审被判处死刑的案件发表了看法,又有朋友以相同的口吻开导了我,我们的国家还年轻啊,法治还不健全,要慢慢来,不能急,不能激。

我又偏激了是吧,国家的法治受到了公然的践踏,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法院这么做还是有情可原的,谁叫咱法治不健全呢,慢慢总会好的。”可怕的就是人们对习以为常的不公正都表现的很自然。

计划生育在中国已经搞了将近三十年了,几乎所有人都习以为常了,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病人们甚至生多了孩子还会感到有愧于国家,罚款是应该交的。没有人想想,两口子想不想生孩子明明是自己的事情,生育权跟吃喝拉撒睡都是一样的。农民朋友们因为传统观点顽固,非要生儿子,你可以去开导,去教育,告诉他们生多了会穷,会落后。但什么时候开始强制计划生育可以让我们去农民家里砸电视,砸拖拉机,可以让大夫可以像掐死一只小鸡一样把新生儿掐死又顺手扔进垃圾桶里呢?

中国的女人要比男人早退休五年,几乎所有的女人基本不会去想为什么。查了多少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也没见他们国家的法律在制度上赤裸裸的剥削了女人五年工作的权利,男女都是一样的。然后女性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患者反而去指责韩国日本,说他们国家大男子主义,女人没地位。而在中国,我们女人能顶半边天。

外国的老年人如果想保有驾照的话,过了一定的年龄界线,就要隔几年进行一次体检。如果医生认为你的身体状况良好,会继续让你开车,如果发现你已经老眼昏花,就撤销你的执照。在中国,到了一定年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不让你开车,权利又一次赤裸裸的被法律剥夺。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老年人又说,这是为了我们的安全着想啊。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年长者的事故率会高于年轻人,鉴于年长者开车比较慢,吊销那些像疯狗一样开着挂有类似88888的牌照的奔驰宝马在马路上横冲直撞的年轻人的执照反而更实际一些吧。

一切都只是因为我们对不公正的待遇都太习惯了。然后这些成熟的人反过来,对我们这些还会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没有麻木,仍然表现出极大愤慨的人抱以怜悯的目光,说,哎,你们该成熟了。

希望你们老的快一些,快一些,再快一些。希望还会愤怒的人们对生活永远充满激情,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Note:“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语出垮掉的一代三大代表人物之一,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达摩流浪者》。那群人,是当年美国人眼中的“愤青”。

贱是件小事儿 by Fay

最近我一个姐们儿失恋了。反反复复的,终于决定一刀两断。
哭上几次,犯几回傻,喝几回酒,大醉几次,你就可以痊愈。
然后快乐的开始下一段恋爱行程。

这期间难过也罢,伤心到想自残也罢,都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这是我姐们儿的原话:暗恋最不可取。凭什么所有翻江倒海的百转愁肠都要我自己一个人担着啊,我就是要告诉丫死老爷们,他要是有人性也会在心里折腾一回的。

我姐们儿不是暗恋,是明明白白的明恋。恋爱成功那会儿,还请过我吃饭。从相识到相恋这步走的很平坦没有什么波折。最大的问题是,那死男的的浑身是激情要和你往一起凑的时候,女人没有特别的完全投入,等待一来二去,顺着时间的推移,女的全身心投入进去了,男的那点瞬间激情,全没了。

那男的和我姐们儿说,我现在和你没有感觉了,但是我还是要和你在一起,因为我觉得我有这个义务和责任。

原来男人作为一种动物,在地球上,在人类社会里,在社会主义法制化国家里,不是作为一个纳税人向国家履行义务,而是强迫自己用义务和责任为基准牢牢栓在女人身边。

这么说,相对于上完就跑的男人来讲,这位还真就是一正人君子,绝种好男人,不给他在胸前挂块牌子,还真对不起所有人的脸。

你们是领结婚证了?还是见过七大姑八大姨了?还是有了你们家孩子在肚子里怀着,不生下来对不起你们家三代单传的香火了?

也没看见之前你往人身上盖个什么章宣称是你打其他大老爷们那里掠夺来的战利品啊,至于打这么冠冕堂皇一旗号玩不离不弃么?

什么叫我就对你没感觉了,你要是和一高压电箱谈恋爱保证你天天有感觉。

我就是替我姐们儿不值,看她动不动就找个借口把自己灌醉撂倒在床上翻来覆去说那几句不清不楚的话,我就犯急。

今年真是奇了怪了,宿舍六个人,两个人曾经为了男人把自己灌不省人事,都说戒烟戒酒戒男人,怎么岁数大了到越演越烈了? 分手是件小事,吵架也是件小事。姐姐我失恋的时候只是冲到楼下找到陈扬发了一晚上牢骚,哭一场就什么事情都没了。

没办法,相比男人犯贱,女人更愿意贱的厉害。没陷进去的时候经不起人家死缠烂打,一旦确定了关系,男的那点激情,那点荷尔蒙消失的快的不能再快,女的慢热,等到你热起来了,拿热脸贴人家冷屁股啊?

分手你受不了寂寞,那就再贱一点回心转意去找他啊,是个好男人还行,碰上那样甩你都来不及的男人,到底还是要再伤一次,何况到底什么样的男人值得你这样?

还是中国几千年的贱性,为什么孟姜女啊,王宝钏啊,秦香莲这样的优秀女性都不得不在一根柱子上憋屈死,因为中国广大的文人墨客,说白了就是你们这帮瞎起哄的老爷们儿,就想以这帮女的给其他女性立个三从四德的典范,就喜欢看女的凑到一起犯贱。这种事搁意大利去。人家就写了个《图兰朵》,先让王子贱,贱够了,人家公主才屈尊陪他一起贱。到了王尔德手里,人家出于尊重女性的目的写了莎乐美,莎乐美就是个女权主义的典范,她真的相信杀了美,得不到的,倒不如亲手毁了。

犯贱不是什么大事,你不犯贱我不犯贱,那琼瑶和韩剧怎么办?那广大人民的感情生活怎么办?
但是犯贱也要有犯贱的底线。


底线是什么?

我不喜欢口味重的 by Fay

让大片见鬼去吧,谁再让我看什么大片我就跟谁急。

等啊等,等啊等,等来了《长江七号》,等来了《功夫之王》,《欲望都市》也跟着凑热闹,几个老女人重新凑在一起,在美国街头继续扭她们已经下垂的屁股。吴宇森愣是把赤壁拍成了一个玩笑,诸葛亮摇着扇子和周瑜说我需要冷静一下。

好吧你冷静吧,你不直接上了他真的是很对不起的起各位华丽丽等待中的腐女们了。吴宇森真的是很懂得时下流行的口味,他没有刻意强求,他太擅长耽美文学了,他完全是在向李安致敬,不是只有你才可以拍断背山的,我拍的是老少咸宜口味,一点都不重。真的。

从零六年开始我就没有看过大片,看大片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你很期待的一个美女,之前先宣传的天花乱坠,再扣上一大堆诸如某某环球小姐,某某世界小姐的头衔,于是就根期盼美女荣归故里的那天了。结果回来那天你发现,美女是吕燕那个级别的,你说她美不美?你能说她不美么?那是你的审美观点有问题,你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你不懂世界范围内的审美?你看不清大片存在的价值,你欣赏不了导演高于一切的艺术手法。你只能看低级恶俗的王晶片了。

不知道什么是大众什么是小众,文艺片拍的像商业片,商业片又让人看不懂,不知道导演在想什么,可能观众比较傻,大家只喜欢看美女三点全露,不停的在床上翻滚。

这是个好现象,很快世界人民就会知道,原来中国人民是这么强悍,中国人的房事真正的做到了和谐,全球杜蕾斯性爱调查将会因为中国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我们喜欢宣扬中国是多么的贫穷,我们有无数多的秋菊在打官司,在高粱地里较劲,外国人喜欢这一点,中国灰突突的农村,晒得红扑扑的脸,中国人的爸妈在大山里奔跑着,因为他们没有车。中国人的武打很玄妙,在一根竹子上跳。

那个在大山里瞎跑在竹子上乱跳的女生很快成了世界的抢手货,女性永远是打开外国市场的好武器,于是大家在电影里不停的脱衣服,很快,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被国外友人忘在脑后,他们开始惦记那些打个招呼就可以飞速进展的新女性。

你看见白花花的大腿,哦,耶,真带劲儿!

我觉得一旦这些也看腻了,就只有上古装剧了。三国演义是多么好的一个题材啊,我们可以充分意淫其中的不为人知的部分。四大名著,《红楼梦》讲的是百合我们略过去。剩下的三部完全就是BL编年史,涵盖各个段位,各个阶层的小攻和小受,与其让外国人来发掘倒不如我们自己来引用。

找来名导演先大体上强奸一下历史,再交给编剧处理,观众不买账我就说,不,我要拍出一个外人所不知的历史,我要还这个人物(张三李四)一个真实。我要……

那是您的历史谢谢。

最近看的两个好片子,无情色,无暴力,无悬疑,不是大片,没有拿钱一点点砸,没有大牌,一样拍的很温馨的,一个是《六楼后座》,一个是《一年到头》。

前一个是黄真真的片子,完全小制作,一个大场面都没有,当年杜琪峰拍《大事件》的时候用了十五分钟的一个长镜头,看完电影之后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观众根本就分不清哪里是长镜头的运用,这个片子通篇看下来感觉很零散,很简单,但是,就好像完全没有剪切的一个长镜头,恰到好处的细节,行云流水,一点都不负担。

后来黄真真又出了《六楼后座》的续集,貂的后面续了个黄鼠狼的尾巴,倒也不是倒胃口,没有要更好一点,没有人希望导演非要给青春片指条明路,非要像大陆学习,硬是想给人个积极向上的意义,于是这个片后来就被搞奇怪了。

第二个,我懒得去看导演是谁,拍的太现实了,一点都不脱离生活,我差点以为是纪录片,就是主演比较面熟。如果不是我和小伟伟非要买硬座船票回家,就不会躲在船里的录像厅里看一晚上录像,就不会看到大灌篮,也就不会遇到这个好片了。

讲的就是回家车票难买的事情,讲这个春运难,春运难啊,难于去芬兰。那天我就没买到大连到通化的车票,我们这里连票贩子都不产,回家要不停的绕远,奥运会也结结实实的让人感到了在中国进行恐怖活动是多么的困难。

于是那个医生爸爸,以为回不了家那一刻掉眼泪的时候,我的眼泪就又汹涌了。

小时候最想要的东西是多啦A梦的口袋,但让我只选一样我会豪不犹豫的挑任意门,回家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在爹妈身边撒欢,真幸福啊真幸福。

别给我提大片,我把以前的老片子一部一部的翻出来看,感动我的都是以前的,不知道为什么最近中国导演的智商都退化了。

奥斯卡今年都文艺了一下,不再一味的惯着大制作。

我看看大片还能得瑟多久。

赤壁下?搞不好亮亮就上了周瑜。

小乔对不起,周瑜和女人不能惺惺相惜。

你让我太冷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