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星期二

有关加拿大的狗,学费,有机食品

1. 加拿大的人口在本世纪初才突破了三千万,2006年人口普查时稍多于3200万,而根据Canadian Animal Health Institute07年发布的数据,狗的数量据估算在590万-790万之间,人均狗占有量与美国大致相当(美国07年人口数量突破3亿,宠物狗数量世界第一,超过6000万)。相比之家,加拿大的新生儿出生率09年只有可怜的千分之10.28,与往年相比再创新低(但加拿大的总人口增长率因为鼓励移民的政策近几年一直保持在1%左右,居欧美前列,在G7里排第一)。很多夫妇可以不养人,但一定要养狗。要知道这帮闲人在家里除了养狗就是在院子里 Gardening了,你夸他们家狗长得漂亮,跟在中国夸对门家的孩子聪明是一个效果——Love me, love my dog。不仅养,还一本正经地驯。不仅驯,还要一脸得意地秀给客人看,昨天房东家来了人也带了条狗,于是两个大老爷们儿让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非常热闹。


上次跟CS系的留学生去Goldstream Park爬山,在山脚碰上一个老妇人牵着一条威风凛凛的大白狗(品种不祥),我脱口而出,"Nice dog." "Oh thanks." 我扭过头,抿了下嘴唇,“huh, must be tasty.”


注:以上数据查自http://www.google.com/publicdata/home


2. Believe it or not,根据Canada Student Loan program的报告,加拿大的学生向其负债130亿刀。Times Colonist则报道,仅2008年,对岸的UBC的学生就欠下5200万刀的教育贷款,而我所在的UVic则是2700万刀。这个学校08/09学年的学生数量为19,432,当年的平均贷款额为1389.46刀。考虑到其中2,593个研究生通常都是有奖学金的,实际平均贷款额要高于这个数字。 “2002年的时候,我省大学的本科教育平均学费是8800刀,到今天(2010年),这个数字飙升到了20000。”根据这个数字,涨幅是 127.273%。而我用Bank of Canda的网站上自带的通货膨胀计算器(http://www.bankofcanada.ca/en/rates /inflation_calc.html),得出2002年至2010年的通胀率为16.58%(年平均1.94%),远低于学费涨幅。“如果加上各种开销,完成一个四年的本科教育的花费为6-7万刀”,随后这篇文章严正质疑,“一个刚年满18岁的青年怎么可能拿得出6万块呢?”


很显然这是一个左派媒体在声讨政府,而加拿大政府在我眼里本来就是左派政府,跟北欧高福利的国家差不多,因此教育开销的涨幅这么大让我很吃惊。但让我更吃惊的是加拿大的学生有这么多贷款上学的,我来之前猜想西方国家的子女会像父母借钱念书。这样一比较,我们国家传统伦理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梁漱溟先生早有言,中国社会是伦理本位型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念叨了两千年。老子的就是儿子的,孩子要上学理所当然要父母买单。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都是50后,长身体的时候赶上炼钢导致的大饥荒,上学赶上了文革,毕业的时候要下乡,参加工作的时候国有体制改革不再包分配,人到中年又闹下岗,临退休了还要把将来养老的钱给孩子买房,与此同时既得利益方面则出现了中国特色的红二代、富二代现象,这其中传统伦理道德对维持当今中国社会、减少动荡是功不可没的。


3. Grocery里卖的食品,标明Organic的起码要比一般食品贵30%。其实所谓Organic就是中国人说的绿色食品,在种植或饲养的过程中不使用化肥。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不可避免地迷信过什么天然无公害这一说(傻逼的画外音:纯中草药制剂天然无毒副作用哦~)。真相是,中国的土壤污染本来就很严重,“绿色食品”相对来说污染少,但这不意味着在正常国家里“绿色食品”要比普通农产品更健康或者更营养。在一个连给婴儿吃的东西的都无法保障其安全的国家里,“绿色食品”似乎是会少一点危险,但在一个正常的食品卫生要严格把关的国家里,安全健康显然已经不是问题了,至于营养问题,


“前段时间,英国食品标准局(FSA)委托伦敦卫生与热带医药学院(LSHTM)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进行系统整理……他们把这些研究中检测过的几百种营养成分分为11类,对所有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有8类营养成分的含量在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中没有差异,而其他的三类营养成分中,常规产品的氮元素含量高一些,而磷和可滴定酸的含量低一些。三种成分的差异都在百分之几的范围内。但是,这三种成分上的差异并不带来营养意义上的差异———比如说,我们并不能说含氮量高或者含磷量低表示营养好还是不好。所以,他们的结论是 ‘有机产品和常规产品在营养方面没有差异’。这项研究发表在了2009年9月的《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转自科学松鼠会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37064.html)


因此,当隔壁的George一脸正经地告诉我,他买的那种表面坑坑洼洼的家养鸡蛋对身体更好的时候,我表示压力很大——这迷信伟大Nature的习性,兴许走到地球哪个角落里都一样呢。